玩Debian的一些记录
Debian下载
1、打开Debian官网:https://www.debian.org
2、点击“其他下载链接”
3、点击“64位 PC DVD-1 iso”,下载完整的Debian镜像文件
VMware Workstation Pro 安装
特别声明:VMware已被博通公司收购,个人非商业用途使用完全免费,请勿相信网上各种收费的VMware。具体可查看:VMware免费声明
VMware官网及注册
1、打开VMware官网:https://www.vmware.com
2、点击网页上方的“Products”,再点击下方的“SEE DESKTOP HYPERVISORS”
3、点击网页中间的“DOWNLOAD FUSION OR WORKSTATION”
4、点击网页右上角的“LOGIN”,再点击“REGISTER”,注册用户(如果已经注册过,在网页中间的登录框直接登录即可)
5、输入自己的邮箱地址,再输入图片里对应的验证码,点击“Next”
6、将邮箱接收到的验证码填写到网页中,点击“Verify & Continue”
7、填写对应信息,勾选框框,点击“Create Account”
First Name (名字) :(随便填,建议全英文)
Last Name (姓氏) :(随便填,建议全英文)
Country (国家):United States
Job Title (职称):Engineer
Password (密码)
Confirm Password (确认密码)
8、回到登录页面,输入邮箱地址和密码进行登录
VMware下载
1、登录后,点击左侧“My Downloads”选项,再点击“HERE”
2、选项框中勾选“VMware”,再点击“Show Results”
3、网页往下拉,点击“VMware Workstation Pro”
4、点击“VMware Workstation Pro 17.0 for Windows”,再点击“17.6.3”(这是本文章编写时的最新版本,各位可参考实际情况选择版本)
5、点击“Terms and Conditions”,再返回这个页面进行勾选
6、点击下载图标
7、填写相关内容,点击“I Agree”,再点击“Submit”
Address1 (详细地址1):Firestone Blvd
City (城市):Los Angeles
State/Province (地区/省份):CA
Country (国家):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Zip/Postal Code (邮政编码):90241
8、点击下载图标,即可开始下载
VMware安装
1、运行下载到的安装包,点击“下一步”,勾选接收条款,继续点击“下一步”
2、勾选“自动安装WHP”,点击“下一步”
3、根据个人情况决定是否“更改安装位置”和是否勾选“将VMware Workstation控制台工具添加到系统PATH”,点击“下一步”
“将VMware Workstation控制台工具添加到系统PATH”的主要作用是方便用户在命令行中直接运行相关工具,而无需每次输入完整路径。这对于提高操作效率和简化命令行使用非常有帮助。
如果您经常需要通过命令行操作VMware Workstation,例如运行脚本或批处理文件,建议选择添加到系统PATH。这样可以在任何路径下直接调用工具,而无需切换到安装目录。
如果您仅通过图形界面使用VMware Workstation,或者对命令行操作需求较少,则可以选择不添加到系统PATH。这不会影响软件的正常使用。
4、如果更改了安装位置,在跳出的对话框中点击“确定”
5、取消勾选“启动时检查产品更新”和“加入VMware客户体验提升计划”,点击“下一步”
6、根据个人情况勾选需要创建的快捷方式,点击“下一步”,点击“安装”。安装完成后,点击“完成”
在VMware中安装Debian
VMware创建虚拟机
1、点击VMware界面中间的“创建新的虚拟机”,再选择“典型(推荐)”,点击“下一步”
2、选择“稍后安装操作系统”,点击“下一步”
3、客户机操作系统选择“Linux”,版本选择“Debian 12.x 64位”,点击“下一步”
4、根据个人情况填写“虚拟机名称”和选择“位置”,点击“下一步”
5、根据个人情况填写“最大磁盘大小”,建议选择“将虚拟磁盘拆分成多个文件”,点击“下一步”
6、点击“自定义硬件”,根据个人情况调整“内存”和“处理器”的大小,点击“新CD/DVD (STAT)”,选择“使用ISO映像文件”,选择为下载到的Debian镜像文件,点击“关闭”,点击“完成”
Debian安装
1、点击“开启此虚拟机”
2、选择“Graphical install”,按下回车键
3、为了保持较好的兼容性,系统安装时,“Language (语言)”选择“English”
4、“Country,territory or area (国家或地区)”选择“Hong Kong”
5、“Keymap to use (键盘模式)”选择“American English”
6、“Hostname (计算机名)”根据个人情况填写
7、“Domain name (计算机域名)”可填可不填
8、“Root password (最高权限用户root的密码)”根据个人情况填写
9、“Full name for new user (新建的普通用户的全名)”根据个人情况填写,全英文,建议与下方的用户名相同
10、“Username for your account (新建的普通用户的用户名)”根据个人情况填写,全英文,建议与上方的全名相同
11、“Choose a password for the new user (给新建的普通用户设置密码)”根据个人情况填写
12、“Partitioning method (磁盘分区方式)”选择“Guided - use entire disk and set up LVM”
Guided - use entire disk:带引导模式方式直接使用整块磁盘
Guided - use entire disk and set up LVM:带引导模式方式使用整块磁盘并使用LVM,LVM(Logical Volume Mananger)逻辑卷管理,可对磁盘进行弹性管理
Guided - use entire disk and set up encrypted LVM:带引导模式方式使用整块磁盘并使用加密的LVM
Manual:完全手动模式
13、“Select disk to partition (选择磁盘)”选中唯一的磁盘
14、“Partitioning scheme (磁盘空间分区划分)”选择“All files in one partition (recommended for new users)”
All files in one partition (recommended for new users):所有的文件都位于一个分区中(推荐新用户)
Separate /home partition:单独设置home分区
Separate /home,/var,and /tmp partitions:单独设置home分区,var分区以及tmp分区
15、“Write the changes to disks and configure LVM? (将更改写入磁盘并配置LVM?)”选择“Yes”
16、“Amount of volume group to use for guided partitioning (指定分区使用的磁盘大小)”保持默认值,无需修改
17、“Write the changes to disks? (是否进行这些更改磁盘的操作?)”选择“Yes”
18、“Scan extra installation media? (是否扫描额外的安装介质?)”选择“No”
19、“Use a network mirror? (是否使用网络镜像源?)”选择“No”
20、“Participate in the package usage survey? (是否参与系统使用调查?)”选择“No”
21、“Choose software to install (选择需要安装的软件包)”选择“Debian desktop environment、KDE Plasma、SSH server、standard system utilities”
KDE 和 GNOME 是 Linux 系统中最流行的两个桌面环境,它们在设计理念、功能和用户体验上有显著差异。
KDE 提供了一个高度可定制的桌面环境,用户可以调整几乎所有界面元素,包括窗口、面板、小部件和主题。它的界面更接近传统的 Windows 风格,适合喜欢熟悉布局的用户。KDE 的资源占用相对较低,尤其在优化良好的发行版中表现出色,非常适合需要高性能和灵活性的用户。
GNOME 强调简约和直观的用户体验,默认界面去掉了传统的任务栏和桌面图标,采用了“活动概述”的设计,适合多任务处理和虚拟桌面的使用。GNOME 的自定义选项较少,但可以通过扩展和工具(如 GNOME Tweaks)进行增强。它的设计更适合笔记本电脑用户,尤其是触摸板操作。
在性能方面,KDE 通常比 GNOME 更高效,尤其在内存占用上表现更优。但 GNOME 在一些默认优化的发行版(如 Fedora)中也能提供流畅的体验。
22、“Install the GRUB boot loader to your primary drive? (是否安装GRUB引导加载程序到主硬盘?)”选择“Yes”
23、“Device for boot loader installation (选择GRUB安装的磁盘)”选择“/dev/sda”
24、“Installation complete (安装完成)”,点击“Continue”重启系统
25、选择“Debian GNU/Linux”,按下回车键
26、输入普通用户的密码,登录系统
27、①打开终端,使用ping -c 4 zjhcofi.com
命令进行网络测试,看下是否能正常访问互联网
②使用ip a
命令,查看Debian的IP地址
③在自己的Windows系统上使用SecureCRT或Putty或MobaXterm等工具,以SSH方式连接第②步中的IP地址,如果能正常连接上Debian,安装步骤即完成
Debian环境配置
给予普通用户sudo权限
1、切换为root用户
1 | su |
2、使用sudo usermod -aG sudo 用户名
将用户添加到sudo组
1 | sudo usermod -aG sudo zjhcofi |
3、退出(注销)当前的所有账号,再重新登录,再使用sudo -l -U 用户名
检查是否已经添加到sudo组
1 | sudo -l -U zjhcofi |
更改为国内镜像源
1、修改 /etc/apt/sources.list 文件
1 | sudo nano /etc/apt/sources.list |
2、将原有内容加“#”号注释
1 | # deb cdrom:[Debian GNU/Linux 12.11.0 _Bookworm_ - Official amd64 DVD Binary-1 with firmware 20250517-09:52]/ bookworm contrib main non-free-firmware |
3、新增以下内容:
1 | # ---清华大学镜像源--- |
4、保存文件后,更新软件包索引:
1 | sudo apt update |
5、(可选)如果需要将系统中的软件包升级到最新版本,可以运行:
1 | sudo apt upgrade -y |
取消系统自动挂起
1、系统不操作达到一定时长后,会自动挂起。可通过 systemctl 禁用挂起相关服务:
1 | sudo systemctl mask sleep.target suspend.target hibernate.target hybrid-sleep.target |
2、如果需要重新启用,可以使用以下命令:
1 | sudo systemctl unmask sleep.target suspend.target hibernate.target hybrid-sleep.target |
图形化界面及多用户文本(命令行)模式切换
1、如果不需要图形化界面,节省系统资源,可使用此命令关闭图形化界面
1 | sudo systemctl set-default multi-user.target |
2、查看默认启动模式
1 | systemctl get-default |
如果回显为“graphical.target”,是图形化界面模式;回显为“multi-user.target”,是多用户文本(命令行)模式
3、重启系统生效
1 | sudo reboot |
4、如后续要启用图形化界面,可以使用此命令开启,重启系统后生效
1 | sudo systemctl set-default graphical.target |
系统时区设置
1、检查当前时区
1 | timedatectl |
2、设置新时区,将时区设置为亚洲/上海
1 | sudo timedatectl set-timezone Asia/Shanghai |
3、验证更改
1 | timedatectl |
ll命令映射
ll命令通常用于显示文件和目录的详细信息,包括文件权限、所有者、大小、修改日期等。默认情况下,ll命令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中是不存在的,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映射实现:
1、创建一个shell脚本:
1 | sudo nano /usr/local/bin/ll |
2、添加以下内容并保存:
1 | #!/bin/bash |
3、添加权限
1 | sudo chmod +x /usr/local/bin/ll |
部署LEMP Web环境(Nginx+MySQL+PHP)
更新软件包索引
更新软件包索引:
1 | sudo apt update |
安装Nginx
1、安装Nginx
1 | sudo apt install nginx |
2、安装完成后,可以在使用 ip a
查看Dedian的IP地址,再通过浏览器访问 http://Debian的IP地址/
,如果看到“Welcome to nginx!”即安装成功
安装PHP
1、安装PHP及其常用扩展
1 | sudo apt install php-fpm php-cli php-mysql php-mbstring php-xml php-gd |
PHP扩展库列表及详细说明:https://www.php.net/manual/zh/extensions.php
2、安装完成后,可以通过运行 php -v
来检查PHP版本
1 | php -v |
简单配置Nginx和PHP并启用
1、编辑Nginx配置文件:
1 | sudo nano /etc/nginx/sites-available/default |
2、将以下内容添加到配置文件中:
1 | server { |
3、根据个人情况将上方的“192.168.122.129”替换为Debian的IP地址,并将“php8.2-fpm.sock”替换为安装的PHP版本对应的套接字文件,如不确定,可以进入 /var/run/php/
目录下查看
1 | ls -all /var/run/php/ |
4、编辑Nginx配置文件:
1 | sudo nano /etc/nginx/nginx.conf |
5、在 http {}
块中添加以下配置: client_max_body_size 10m;
,这里将最大上传大小设置为 10MB,可以根据需要调整:
1 | http { |
6、保存配置之后,可以使用以下命令测试 Nginx 配置的有效性:
1 | sudo nginx -t |
7、编辑PHP配置文件:
1 | sudo nano /etc/php/8.2/fpm/php.ini |
8、确保 post_max_size
和 upload_max_filesize
的值与 Nginx 的 client_max_body_size
一致或更大:
1 | post_max_size = 10M |
9、重启Nginx和PHP-FPM服务(PHP-FPM版本根据个人情况填写)
1 | sudo systemctl restart nginx |
10、创建一个PHP信息展示页面:
1 | sudo sh -c 'echo "<?php \nphpinfo(); \n?>" >> /var/www/html/index.php' |
11、浏览器访问 http://192.168.122.129/
(IP地址根据个人情况填写),查看PHP信息页面是否正常
安装并启用MySQL
1、卸载MariaDB
1 | sudo apt remove mariadb-server-core mariadb-client-core |
2、下载最新的MySQL软件包, MySQL存储库页面:https://repo.mysql.com
1 | # 进入普通用户的目录并创建mysql目录 |
3、安装软件包
1 | sudo dpkg -i mysql-apt-config_0.8.34-1_all.deb |
4、选择“MySQL Server & cluster”,按下回车键
5、选择“mysql-8.0”,按下回车键
6、选择“Ok”,按下回车键
7、更新软件包索引,并安装mysql
1 | # 更新软件包索引 |
8、输入两次mysql的root用户的密码,按下回车键(自定义,不要求与主机密码一致)
9、选择“Use Strong Password Encryption (RECOMMENDED)”,按下回车键
10、安装成功后,可以查看MySQL运行状态以及版本信息
1 | # 查看MySQL运行状态 |
11、输入mysql -uroot -p
,然后输入之前设置的mysql的root用户的密码,进入mysql命令行后,即可进行数据库相关操作
1 | mysql -uroot -p |
部署Minecraft(Java Edition)服务端
确定版本
Minecraft(Java Edition)服务端版本:1.21.7
适配的Java版本:Java 21
安装Java环境
特别提醒:Java的版本需要与Minecraft服务端的版本相适配,不然会出现“class file has wrong version”的报错
当编译 Java 代码时,都会为编译文件中包含的每个类创建一个 .class 文件。这些 .class 文件的部分元数据是一个版本号,该版本号与用于编译代码的 Java 当前主版本号相对应。
对于最常见的 Java 版本,这些类的版本号分别为:Java 21 = 65.0、Java 17 = 61.0、Java 11 = 55.0 和 Java 8 = 51.0。如果使用的是不同版本的 Java,可以根据需要加减一个版本号,从而计算出相应的类文件版本号。
在运行时,Java 会查看每个 .class 文件,并要求运行环境的版本号大于或等于编译 .class 文件时使用的版本号。这种版本号要求是出于 Java 的向后兼容性机制。也就是说,如果运行的是 Java 17 代码,就可以使用任何用 Java 17 或以前版本的 Java 编译的类文件。但是,如果我们遇到一个用 Java 21 编译的 .class 文件,就会遇到 “class file has wrong version 65.0, should be 61.0”(class 文件版本号错误,应为 61.0)的错误。
1、从Oracle下载Oracle JDK 21
1 | # 进入普通用户的目录并创建java目录 |
2、安装Oracle JDK 21
1 | sudo dpkg -i jdk-21_linux-x64_bin.deb |
3、检查Java版本
1 | java -version |
4、【配置环境变量】使用以下命令确定 Java 的安装路径,然后按下Enter键退出:
1
sudo update-alternatives --config java
5、【配置环境变量】编辑 /etc/environment
文件:
1 | sudo nano /etc/environment |
将上一步得到的安装路径加到 export JAVA_HOME=
的后面,整句新增到文件里:
1 | export JAVA_HOME=/usr/lib/jvm/jdk-21.0.7-oracle-x64 |
6、【配置环境变量】将环境变量生效:
1 | source /etc/environment |
7、【配置环境变量】验证环境变量是否设置正确:
1 | echo $JAVA_HOME |
安装Screen
Linux的screen命令是一个终端多路复用器(Terminal Multiplexer),由GNU计划开发,用于在单个物理终端(如SSH连接)中创建、管理和切换多个独立的虚拟终端会话。其核心价值在于解决远程任务执行中的连接中断问题,并支持高效的多任务管理。
安装Screen
1 | sudo apt install screen |
下载Minecraft:Java Edition服务端jar包
1、登录官网:Minecraft 服务器下载,鼠标移到 minecraft_server.1.21.7
(此处的版本按实际情况而定)并按下右键,点击“复制链接”
2、在Debian中下载服务端jar包
1 | # 进入普通用户的目录并创建minecraft目录 |
运行Minecraft服务端
1、为更好地区分服务端版本,重命名jar包
1 | mv server.jar minecraft_server_1.21.7.jar |
2、新建名称为“mc”的Screen
1 | screen -S mc |
3、启动服务端
1 | java -Xms512m -Xmx2048m -jar /home/zjhcofi/minecraft/minecraft_server_1.21.7.jar nogui |
512m:分配的最小内存
2048m:分配的最大内存
/home/zjhcofi/minecraft/minecraft_server_1.21.7.jar:服务端jar包的位置
nogui:非图形化界面启动
4、第一次启动服务端会报“Failed to load eula.txt”
5、编辑目录下的 eula.txt
,将 eula=false
改为 eula=true
并保存
6、重新启动服务端
1 | java -Xms512m -Xmx2048m -jar /home/zjhcofi/minecraft/minecraft_server_1.21.7.jar nogui |
7、按下快捷键“Ctrl+A+D”即可退出Screen,而且不影响服务端运行
8、在自己电脑上用Minecraft客户端连接服务端,顺利进入游戏即为开服成功
停止Minecraft服务端
1、首先查找正在运行的Screen,找到名称为“mc”的Screen对应的id,此处为1465
1 | screen -ls |
2、输入 screen -x id
返回到名称为“mc”的Screen界面
1 | screen -x 1465 |
3、在下图的界面,按下快捷键“Ctrl+C”即可关闭服务端